

一、一等獎(1篇)
探尋初心印記 感恩奮進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仡櫚倌昶D苦卓絕的奮斗,中國共產黨懷揣一腔熱血,從南湖紅船的起航,到南昌城頭的槍響,從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到二萬五千里的漫漫長征,從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再到解放戰爭的彈雨硝煙……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披荊斬棘、砥礪前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轉變,創造了偉大歷史,鑄就了偉大精神,形成了寶貴財富。
只有讀懂歷史,才能讀懂初心。我的家鄉坐落在滇西邊陲的云南騰沖,西部與緬甸毗鄰,曾是歷史上西南絲綢之路的要沖,是著名的僑鄉、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我出生在改革開放初期,伴隨這場偉大的變革,目睹了家鄉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感受了鄉親們笑逐顏開的幸福生活,曾經與人生大事掛鉤的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和錄音機“三轉一響”四大件,早已湮沒于時代的滾滾大潮。“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已經不再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奢望。騰沖這座曾經受到群山阻隔、交通不便的“極邊第一城”,正如沐春風,大踏步邁向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初心印記一:鄉親們幸福指數提升了
荷花鎮作為騰沖市一個邊遠的小鎮,這里的大部分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寧靜生活,不問世事。隨著開發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農村合作醫療、義務教育、養老補貼、稅費減免、住房等一項項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鄉親們從點點滴滴中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歌謠傳遍田間地頭。鎮干部張文崇說:“要說實惠,尖山村人民群眾的感觸是最深的。一直以來,受地理條件的影響,尖山村山高路遠,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外地女青年不愿嫁入,村里的女青年都想著嫁出,村里出現了許多單身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作中,政府實施了移民搬遷工作,對搬遷家庭進行政策性獎勵,現在一排排樓房落戶交通便利的小鎮旁邊,‘尖山村’更名‘平山村’,徹底改變了貧困落后的面貌”?,F在,鄉親們對時事政策關注的多了,不問世事的少了;對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夸贊的多了,發牢騷的少了。特別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頌聲載道,感恩奮進。
初心印記二:鄉親們交通出行便捷了
有道是:要想富,先修路。記得我1998年參軍入伍到貴州時,從鎮上坐汽車到縣城需要1小時,從縣城到昆明需要13個小時。近年來,各級加大了騰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這個作為國家西南門戶的縣級市可謂四通八達、暢行無阻?,F在從鎮上坐汽車到縣城20分鐘,從騰沖到昆明6個小時,還開通了騰沖到昆明的航線,45分鐘即可到達,從昆明到騰沖的鐵路也正在建設中。2016年5月,正式通車的云南龍江大橋(保山—騰沖)高速公路,跨越保山市龍陵縣龍江鄉上邦煥村與騰沖縣五合鄉大丙弄村之間的龍川江河谷,是保山至緬甸密支那公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2470.58米,成為亞洲最大的懸索橋,大橋的建成通車,縮短了近1小時的行程。再來看看從城里到鄉下的道路,當年坑洼顛簸的泥濘路已被柏油路取代,路面寬敞平坦、設施標識齊全,路兩邊一排排樹木、綠叢、燈桿裝點出新農村的氣象。村村通路已經不再是夢想,路不但修到了家門口,甚至還修到了田間地頭,老百姓下地干活都騎摩托或開小汽車了,當年人背馬馱的場景已不見蹤影。這一條條平坦大道,何嘗不是奔向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路呢?
初心印記三:鄉親們生活水平提高了
作為我國著名的翡翠集散地和旅游城市,騰沖人民緊緊抓住發家致富的大好機遇,你追我趕、奮發圖強,群眾的腰包鼓了,大部分家庭都新蓋了“別墅”,奔馳、寶馬、奧迪等名車隨處可見,跟以前的土墻茅草屋、拖拉機、三輪車等形成鮮明對比。我的一個發小家庭出身貧寒,但幾年前做上翡翠生意后漸漸富了起來,買了帶門面的三層小洋樓,開上了名車,周末假日載上一家人到處“開眼界”。交談中,他笑著跟我說:“你們大城市里有的我們現在有了,你們那沒有的我們鄉下也有!”這幾年,像他這樣富起來的鄉親還不在少數??吹洁l親們滿滿的幸福,我打心眼里為他們感到高興。如今,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的物質生活大大提高了,精神生活也越來越富足。村里新建有文化廣場、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清早和傍晚的文化廣場是最熱鬧的地方,曾經寂靜的山村被準點的廣場舞音樂增添了不少喜慶,原本不喜歡拋頭露面的大爺大嬸、媳婦小伙,都大大方方地扭起了秧歌、跳起了廣場舞,整齊的動作、優美的舞蹈,跳出了自信、跳出了健康、跳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村支書張在甲介紹:“村里組建有舞獅隊、舞龍隊、秧歌隊,逢年過節都會來一個娛樂大party”。是??!農村生活就是豐富的舞臺,鄉親們正用實際行動演繹農村生活的美好和精彩。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00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人民就是江山。我們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歷史的畫卷已經展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擎畫了未來五年、十五年的發展藍圖。未來是一片新的藍海,承載著十四億人口的巨輪即將駛入下一片深水區。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手中,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我們要持續用力學習百年黨史,用心用情感悟百年黨史,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從黨史里汲取力量,始終保持大無畏的奮斗精神,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書寫更好歷史答卷,描繪更多初心印記。
(機關第三黨支部 張自歡)
二、二等獎(2篇)
一名邊遠山區孩子的三十年成長記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中國共產黨這100年的奮斗歷程讓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一切,也讓中國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農村的孩子走出了大山,成長進步。小夏,1990年2月出生在貴州省一個小村莊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讓我們跟隨著他的成長鏡頭感受這個村莊生產生活條件三十年前后的巨變。
鏡頭一:溫飽線上掙扎
1990年春天的一個早晨,控俄村迎來了一場大雨,這一天,農民們都扛著翻土的工具牽著牛耕田去了。老夏依然在家嘆著氣,因為他家只有1.8畝田,而且有一塊田因為缺水,多年沒有收成,每年缺4個月的口糧,只有省著吃,加上野菜、紅薯、土豆,勉強維持著,家人個個面黃肌瘦。除了種田,他還喂了2頭豬和1頭牛,因為田地少,也不能喂多,一年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養家糊口實在是太難了??粗鴥蓚€可愛的孩子,心里無比焦慮。
鏡頭二:上學的艱難
1996年9月,開學季到了,學生們都拖著爸媽要去報名上學,翠花(老夏的媳婦)家的大兒子大夏8歲,小兒子小夏6歲半??墒?月1日這一天,翠花身上只有40元錢,沒有去給孩子報名。大夏學習成績不好,一年級留級了,自己也沒有上過學,不知道怎么教育,沒有辦法輔導,留級之后,今年終于考試及格,要上二年級了。小夏看著同伴們都去上學了,自己也要去,可是兩個孩子共需要120元的費用讓她傷透了腦筋。自從丈夫去世以后,公公婆婆除了幫她耕田以外,沒有其他幫助,自己除了養兩頭豬,再幫別人打短工掙點苦力錢外,沒有其他收入。9月3日的早晨,鄰居李奶奶告訴她,準備去集市上買水泥把家里打整一下,請她去挑水泥,8分錢一斤。她連忙答應,走路2個小時到集市上去幫忙挑水泥,一路上坡挑到家,領了8塊錢,雖然很累,但心里高興極了?,F在有48元了,準備下午去給孩子報名試試,看看學校能不能看在她這么困難的情況下,減免一點費用。到了學校,跟老師說破嘴皮,就是不同意,最后商量下來,她給兩個孩子交一半費用60元作為學費,不交書費,自己去找舊書給孩子用?;氐郊?,她準備去找李奶奶借20元,說下次再找她幫忙挑東西抵扣。李奶奶一個人在家,丈夫在軍隊工作,兒子出去打工了,家庭條件算好的,看著翠花這么困難,便答應借給她20元?;氐郊?,又說服孩子只能用舊書,她把大夏讀一年級的書給小夏用,再花了5元錢從鄰居那里買了二年級的舊書給大夏用?;氐郊?,已經晚上7點了,孩子們都餓了,才想起來自己午飯都還沒有吃,這才趕緊做飯。
鏡頭三:樹皮屋頂
1997年春天的一個晚上,下起了大雨,很多村民家用杉樹皮蓋的屋頂漏起了雨,只能用桶、盆接著雨。這一晚,翠花把家里所有的桶、盆都用上了,因為她的房子建在陡坡上,一直擔心滑坡,根本睡不著。第二天,小夏依舊吃了飯去學校,走進教室,課桌全部淋濕了,地上形成了水塘,同桌還把一條小魚放在水里面玩了起來。到上課時間,老師組織大家齊心協力,拿起掃帚打掃后,大家坐著濕透的桌椅開始上課。
鏡頭四:自制火盆
1998年冬天的一天,小夏早早起來了,自己做了飯吃,開始準備他帶去學校的火盆,往里面裝入碳灰,放一點燒好的炭火在最底部,然后裝入燒制的黑木炭,再裝入一點燒好的炭火,用手臂提著順時針繞過頭摔幾圈,就慢慢燃起來了。他提著火盆到了學校,放在桌子下面能感覺暖和一點,畢竟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和鞋子,還要抵御沒裝玻璃的窗戶吹來的冷風,有了火盆后似乎能夠專心聽老師講課了。
鏡頭五: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2001年夏天,小夏讀六年級,這一年,他的哥哥讀初中,在春天的時候,媽媽出去打工了,爸爸去世得早,他一個人在家,除了自己,還有兩頭豬陪伴。他每天起床需要生火做飯、煮豬食才去上學。中午午休時間,他回家吃飯,然后去學校附近的菜地里打豬草放著,下午放學了挑回家,再去砍柴,回到家已經是晚上7點,吃點剩飯剩菜就開始寫作業,到9點睡覺。這個夏天,他重復著這樣的生活。有一天,他家的豬生病了,他急忙去藥店買藥,叫鄰居幫忙打針,連續兩天,還是沒有好,他想放棄了,因為沒有錢買藥了。就這樣拖著,過了一周,豬慢慢消瘦,最后死了。他很傷心,因為這是媽媽好不容易湊錢買的,想著到過年能賣個好價錢,可以給家里買年貨,給自己買套新衣服,可這一切都成了泡影。
鏡頭六:住校生活
2002年9月,小夏讀初中了,由于初中在鄉上,需要住在學校,一周回家一次。第一次去上學,他媽媽給了他5塊錢和5斤米背著去學校。到了學校,他把5斤米背到食堂,交給食堂的阿姨,阿姨有點兇,看著高大而肥胖的阿姨,跟自己非常瘦小的身材比起來,自己顯得更加卑微。阿姨說:“每斤米交2毛錢加工費,給你10張票,每次吃飯帶一張票來”。這樣,他交了1元錢給阿姨,領了10張飯票。來到寢室,找了一個床位放好被子,他觀察了一下,這個寢室有30張床,多數都鋪了被子,有的同學在打鬧,他一個人也不認識,只有安靜地鋪床。到了下午5點多,他去吃飯,阿姨用瓢反復攪拌后,才給自己打了一碗蓬松的飯。然后他打了2毛錢的白菜,阿姨撇了他一眼,隨手給了一小勺。因為太餓了,這飯吃著還是挺香的,只是看著挺多,吃一會兒就完了,肚子還在叫,也不清楚這半斤米的飯到底應該是多少。到了晚上,總是想吃點東西,但因為囊中羞澀,沒敢買。第二天早晨,他來到食堂買早餐,阿姨告訴他包子、油炸粑都是3毛錢一個,酸湯飯2毛錢一碗,他盤算著,應該只能吃3毛錢的東西,他便買了一個包子吃起來?;氐浇淌?,他盤算了一下一個星期5元錢怎么用。米飯加工費1元,早餐1.5元,菜錢2元,這樣還能省5毛錢。
鏡頭七:一袋餅干的母愛
2003年的暑假,小夏家斷糧了,有一天趕集,媽媽準備帶著他一起去買米。早上9點吃了早飯,他們來到集市,商家那里有21至25元一袋不同價位的米,老板告訴他們,這個是最低價了,不能少了。但他們只有22塊錢,小夏的媽媽猶豫一會兒,決定到鄉政府民政部門問一問,有沒有對貧困戶的補助。來到民政辦公室,辦事人員告訴她,目前只有一個季度200元的低保,前兩個季度的都已經發給你們了,現在沒有其他的。他們失望地回到賣米的商家那里,小夏的媽媽買了21元一袋的米。剩下的1元,她問小夏:“你餓了吧,想吃點什么,今天我們可能要6點鐘才能到家呢。”小夏說:“1元錢,我們只能吃一碗粉或者一袋餅干,要不買餅干吧,我很久沒有吃過糖了。”買了餅干,小夏分一半給媽媽,媽媽說:“我不餓,你自己吃吧”。聽到這句話,小夏心里何嘗不明白,媽媽是舍不得吃。
鏡頭八:生活學習條件的改善
2005年9月,小夏來到了縣城讀高中了,這是全縣最好的高中,正在準備申報省級示范性高中。在這里,小夏住上了5個人一間的寢室,寢室里除了床,還有書桌、廁所、洗漱臺。在食堂,每頓飯也能吃上肉了,雖然很少,但是比起初中生活,好太多了。
鏡頭九:助學貸款、勤工儉學圓大學夢
2008年9月,小夏上大學了,他申請了助學貸款,參加勤工儉學,再做一些兼職,不需要家里面支持太多就能讀大學,在2012年6月順利畢業。
鏡頭十:幸福奔小康的喜悅
2020年,已經工作8年的小夏回到村里,看到自己的家鄉發展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心里除了喜悅還有一次惆悵。村民們通過發展生產、入股分紅、就業務工等方式,實現了“吃穿不愁”,交通、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等民生事業有保障,群眾的生活水平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村民們的臉上都是燦爛的笑容……
(機關第一黨支部 歐益周)
駕歷史之舟 揚前進之帆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參觀學習有感
2021年4月15日,有幸與同志們一道赴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參加了高投集團黨委精心策劃組織開展的全司黨員、干部、青年團員“重溫黨的歷史 汲取革命精神”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來到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面對一處處歷經風雨、耳熟能詳的革命舊址,看著一件件樸實無華而又彌足珍貴的革命文物,聽著一曲曲蕩氣回腸的紅色革命歌曲,回味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紅色革命故事,感觸一段段歷久彌堅的理想信念,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對“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堅韌不屈、勇于抗爭,不畏生死、愛國愛民”的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作為一名高投人,在推進實現高投集團“服務區+”主業高質量發展和落實“十四五”發展規劃蹚新路的新階段,弘揚革命精神、踐行時代使命不僅是職責所系、擔當所為,更是題中之義、本分所在。
一、大力弘揚息烽集中營革命精神,要筑牢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息烽集中營革命精神的靈魂。息烽集中營中被關押的革命仁人志士正是憑借著“愿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的堅定信念,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戰勝了一批又一批敵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反“壓迫”的勝利,使息烽集中營成為“中國革命一段斗爭史、勝利史的光輝寫照”。忠誠履職,使命擔當。自從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刻,忠誠,便在每個共產黨員心底刻上深深的烙印,成為終身的政治信仰。忠誠,是共產黨員代代相傳的政治基因,是融入血脈的共產黨員之魂,更是無數英雄的革命先輩用青春和鮮血澆灌的永恒政治底色。當前,高投集團創建“四型企業”進入“推進”之年,使命光榮,任務艱巨。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越是改革發展任務繁重,越要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根植對黨忠誠基因、用百年黨史強固對黨忠誠底色、用重溫黨史和具體的貴州史及集團發展史中的英雄史詩錘煉對黨忠誠品質、用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擔當奉獻書寫對黨忠誠答卷,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真正將對黨忠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扎實落實創建“四型企業”和“貴州高速先鋒”工程創建及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組合拳”之中,以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政治本色,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將個人成長發展融于企業長遠發展大勢中,與企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矢志不渝做推動實現經營發展提質增效做大做強做優企業的忠實踐行者,堅定不移做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接續奮斗者。
二、大力弘揚息烽集中營革命精神,要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艱苦奮斗是息烽集中營革命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在血雨腥風、敵特嚴酷鎮壓的極端困難條件下,關押在息烽集中營的愛國志士們依然能夠戰勝敵人,靠的就是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險越進、勇于奮斗的特質和品格。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是撲下身子,奮發有為,聚精會神干事業、講奉獻謀發展的樸素革命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重溫這部偉大歷史能夠受到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育,必須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歷史昭示我們,艱苦奮斗精神這一紅色基因,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必須具備和代代相傳的。在當前緊緊圍繞“高投集團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著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深化改革發展,深入開展“四型企業”創建和“貴州高速先鋒”工程創建,參與市場競爭探索契合高投集團的市場化發展之路,把高投集團建設成為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營收利潤的主要貢獻者和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典范的繁重任務下,推動實現公司高質量持續健康發展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金沙江”、“瀘定橋”需要征服。作為高投集團大家庭的一員,要堅持把黨史學習與助力公司健康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認清高投集團高質量發展形勢任務,通過學黨史、學貴州史、學集團發展史,對照英雄的事跡,追尋英雄的足跡,自覺主動把個人發展成長匯入公司經營發展目標任務中去,賡續傳承革命精神,弘揚光大高速人團結一心、攻堅克難將“天塹變通途”的艱苦奮斗精神,涵養躬身自省的意識,培育“立身高投,建功高投”的擔當銳氣,在探索市場化發展道路和實現經營發展提質增效做大做強做優企業與公司發展戰略同心同德、同行同向,擯棄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克服松勁情緒和麻痹思想,以“時不我待”的憂患意識,昂揚斗志的奮進之姿,立足崗位,履職盡責;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過硬作風,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遇到問題不回避、遇到困難不躲避,一步一個腳印把高投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既定的戰略目標、戰略決策、工作部署變為現實生產力和綜合競爭力。
三、大力弘揚息烽集中營革命精神,要厚植愛國愛民的家國情懷
愛國愛民的家國情懷,是一種宏大而細膩的民族情感,是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表達著一個人對自己國家的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曾經的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只有中華文明延續至今不曾中斷,歷經蹉跎不掩輝煌?原因之一,便是家國情懷在中華民族發展繁衍過程中發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古往今來,每當民族危難之際,這種家國情懷都能極大地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在息烽集中營里,以車耀先、羅世文、許曉軒、張露萍等為代表的知名共產黨員和楊虎城、黃顯生、馬寅初、鄧演達等社會各界知名愛國人士,依著對國家對民族的深沉熱愛和深厚感情,在與國民黨特務斗智斗勇中將這種深情大愛展現得淋漓盡致、毫無保留,縱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不曾有絲毫的懼怕退縮,他們為國為民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情懷是值得我輩共產黨員學習傳承的,也是我們必須具備的素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對于我們國有企業的廣大黨員職工來說,不但要有“為有犧牲多壯志”的革命英雄氣概,敢于擔當,攻堅克難,而且還要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過硬本領,不斷增強學習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和駕馭風險本領,厚植家國情懷,真正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切實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自覺主動與“四型企業”創建、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貴州高速先鋒”工程創建、強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等系列重點工作及發展舉措對標對表,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巧打“組合拳”,勤練“真內功”,與公司做大做強做優遠景目標風雨同舟、榮辱與共,與做優做強做大國有資本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心同向、同心同德,用心用力真情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在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展現高速人的擔當,獻出高投人的力量。
四、大力弘揚息烽集中營革命精神,要踐行群眾路線的實踐要求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息烽集中營革命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通過參觀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聽“小蘿卜頭”宋振中為集中營內黨組織、共產黨員、愛國仁人志士相互聯絡及傳遞信息所作貢獻的故事,及其他群眾為反抗斗爭所做的貢獻,我們不難發現,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黨組織、共產黨員和愛國仁人志士們與國民黨特務做堅決斗爭并取得最終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梢哉f,戰勝敵特殘酷壓迫的一個重要條件得益于良好的群眾基礎,歷史告訴我們,推動工作必須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永遠不能脫離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來自于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國企黨員職工的我們,要始終恪守“國企姓黨”這個初心,時刻踐行“為民服務”這個本性,認清脫離群眾的危害,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度作為衡量和檢驗企業經營發展的根本標準,時刻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一方面,與企業同向而行,在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擔當的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等偉大而又具體的工作中積極融入、踴躍參與,展現新時代共產黨員擔當魄力;另一方面,在持續深入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中,堅持把學習黨史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將黨史學習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積極參與到“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去,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即江山,江山即人民,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為民服務工作的重要論斷,以樸實無華的為民情懷為指引,立足本職崗位為人民服務,堅持不懈踐行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本性,扎實做好群眾工作,切實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努力開創為民服務工作新局面,在公司踐行社會責任、積極為民服務的事業上書寫“精彩注腳”。
一次息烽行,一生息烽情。參觀學習之旅雖然短暫,但偉大的息烽集中營革命精神將鐫刻在我的心中,永遠伴隨著我前行。面對新時代、新任務,在實現高投集團高質量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征程上,認真學習息烽集中營革命精神,大力弘揚息烽集中營革命精神,使息烽集中營革命精神在新的時代散發出新的光芒,我將立足崗位,感恩奮進,擔當作為,在高投集團做大做強做優新征程中發光發熱!
(機關第三黨支部 李相浩)
三、三等獎(3篇)
學史力行,淺談構建國有企業新格局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仡櫧h曲折浩蕩的光輝歷史,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得到啟迪,更好的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安排和部署,規避風險、踏上正途。
一百年滄桑變革,一百年風華正茂,一百年征程無歇,一百年人間正道。中國共產黨,以它正確的方針、完善的理論以及永遠在路上的奮斗意志,從南湖小船上啟航,逐漸成為一艘承載14億人生活幸福的萬噸巨輪。百年的時光匆匆而逝,但留給我們后人的征途歷史,卻是無以言表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認真梳理。
一、我們要著眼于“過去”,在黨的壯大過程中,找到黨的“根脈”所在
談到壯大,便不得不說到黨在貴州的轉折史,自湘江戰役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轉戰來到貴州,為徹底剿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代表組織,國民黨傾巢而動,云、川、湘、黔幾路大軍呈包夾之勢,要以絕對實力上的碾壓之勢,抹平無產階級的“星星之火”。至此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共產黨臨危決斷,通過黎平會議、遵義會議、猴場會議和茍壩會議,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并組建了新“三人團”,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之下,走出了一條向死而生的道路。最終成功逃出生天,并以“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思想方針,令紅色席卷中華大地,屹立至今。
絕地反擊、向死而生,這些帶著部分浪漫主義色彩的詞句,卻唯有歷史能承載他們的厚重??v觀中國歷史,能做到絕境而存的事跡,屈指可數。項羽“四面楚歌”,最終飲恨烏江,霸王之名僅余詩歌頌銘;岳飛“莫須有罪”,最終亡于朝廷,赤膽忠心唯有后世哀嘆。中國共產黨能夠走出絕境,靠的不是天地的憐憫,靠的不是敵人的大意,靠的,是黨與群眾的血脈聯系,是廣大人民的全心全意相隨,民心之所在,大義之所往。正是黨的“根脈”所在,令黨的精氣神綿綿不絕,自然內戡反動、外逐入侵,弘揚中國之名。
之于國有企業而言,我們的根脈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曾生動的談到,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雋永而深刻的闡明了國有企業除了經濟屬性以后,最基本的就是政治屬性。國有企業的干部和黨員,不是資本人格化的丑陋爪牙,而是黨在經濟戰線派駐的一名名革命戰士,以確保國有企業保值增值為目標,以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碉堡,不斷發起沙場沖鋒的無產階級先鋒隊。銘記這一點,我們的思想才不會出偏,我們的欲求才不會低俗,我們的意志才不會衰退,才真正修行了共產黨人的“心學”。“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任聒噪紛至沓來,“我”自踏浪前行。
二、我們要立足于“當下”,在黨的時代引領中,找到黨的“主干”所及
歷史呼喚英雄,英雄引領時代。我們經常聲稱要做到“兩個維護”,又有幾人深刻意識到核心的歷史作為,我曾寫過一篇論文,叫“論確定習近平同志為中國共產黨核心的歷史必要性”,題目便詮釋了我對個人引領時代的正面看法。正如黨的成功革命不能離開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一般,現今的中國共產黨,也離不開一個英明、博學而富有遠見的中央領導人。
當今時代,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橫行,世界進入后疫情時代;單邊主義盛行,世界步入合作僵局;數字化經濟日益取代傳統經濟模式,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難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內憂外患紛至沓來,正在高壓的考驗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應運而來,當仁不讓,他開宗明義,要將中國建設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贏得了全黨全社會的衷心擁護;他關心基層民生,發起對貧窮的總攻,成功消滅了人類社會有史以來便伴隨而生的貧困問題,贏得了全社會的贊譽;他尊重優良傳統,在“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加入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注入了傳統之“鈣”,重鑄了百年前被摔碎的文化脊柱。他與時俱進,定下了“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讓創新引領社會步入下一個臺階。樁樁件件,說明他在時刻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理念”,找到正確的領導人,便是時代的
“主干”。
之于國有企業而言,我們的主干,就是認真開展“選人用人”工作,將有思想、有能力、有激情的優秀人才選拔到領導干部層級,以“三個區分開來”為原則,確保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以市場競爭為契機,切實發揮出國有企業的制度優越性,讓“改旗易幟的邪路”在事實面前被碾碎。
三、我們要放眼于“未來”,在黨的規劃布局中,找到黨的“枝葉”所盛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自1953年起,黨開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寒來暑往,68年轉瞬即逝,而“五年規劃”卻如當初定下這個工作部署后便一如既往的執行中,并不斷向著新階段邁進。黨的經濟建設史,就是一段“制定計劃”到“完成計劃”再到“制定計劃”的重復過程,在單調的表象后,是言出必行、攻堅克難的厚重奮斗史。
未來的路,仍舊在注定的計劃中穩步踏進,“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們已經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已經拉開了序幕。“十四五”規劃中,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提上日程,中國共產黨雖已“枝繁葉茂”,但又到了發新芽的階段。
之于國有企業而言,順利有效推進三年改革行動是大前提,主要目標仍舊是拉動社會內需,推動社會經濟穩定復蘇發展。落在具體處,即是每一家國有企業自身的“十四五”發展規劃,能源板塊要構建新能源發展體系,物流板塊要形成區域數字化運輸鏈條,實體行業要加強產品延伸服務改革,不一而足。最終,在黨的領導這個核心前提下匯聚于一處,實現產業互補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能源公司黨支部 楊永立)
夢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常常在思考,我們為何而活?我們的價值何在?我經常為這些問題魂縈夢繞,深更半夜還會因找不到自己價值而一陣驚醒。青春是人一生中身體最強魄、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躍的階段,試想如果在這樣的青年韶華還未能確立自己的價值、構建自己的精神譜系,那以此管窺后半生,也是再清楚不過了。
中國夢
無人不青春,一個人無論多么大的官階、多么高的地位、多么富裕,但生命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在向死而生。在這3萬多天的日子里,有的人稀里糊涂就過去了,有的人卻綻放無限光芒。我相信,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將自己的一生活得像后者一樣。就像抱持著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那樣將自己的夢、家國的夢融為一體,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國家找出路、為人民謀幸福。
百年前的中國,民生凋敝、社會動蕩,國家四分五裂,帝國主義列強在我們的家園燒殺搶掠,瓜分我們的領土,我們已到了亡國滅種的境地。我們的路在何方?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為中國革命帶來了曙光。李大釗開風氣之先聲將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一群具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強烈愛國主義擔當、樸實家國情懷的青年人,以解救中國、謀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自己的夢、家庭的夢澆筑為一體而不懈奮斗。
穿越時空,閱讀這群青年人的訣別書,欽佩于他們拋妻棄子、舍孝以全忠義,震撼于他們慷慨赴死的豪邁氣概,溫暖于字字泣血的鐵骨柔情。正因為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們才能夠在革命、建設百年時間里不怕流血犧牲、不懼前行困難,遇水搭橋逢山開路,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實際行動托舉夢想。他們的成功在于謀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一百年,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他們是答卷人。他們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把握時代的命題規律,向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他們在一生中最好的時代做了最有成就的事,怎能讓人不為之感動,怎能不賡續我們共產黨的精神血脈,接續奮斗。
我們的夢
歷史的奧妙在于,她能夠跨越時空將人與人的思想連接在一起。我們讀史,可以與革命先烈開啟一場富有靈魂、富有思想的對話。思想的碰撞,廓清了思想迷霧,汲取了奮進力量,堅定了前行的腳步。
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作為一名新時代國企青年,我們要如何才能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不枉由此一生。答案已是很明顯的了,那就是以投身于企業經營改革發展浪潮中,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唯有如此,方能找準自己的定位,將大好年華和美好青春書寫在企業轉型發展的大地上,成就自己的價值。
(傳媒公司黨支部 敖成濤)
回顧建黨百年路 牢記初心與使命
——一名九零后的自述
我出生在一九九二年,這一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踏上了新的征程。在此之前,我們的黨經過了多少艱苦卓絕的斗爭,走到這里,我們的黨經歷了七十一個春秋。
我步入小學是一九九八年,這一年發生了特大洪水,在黨的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團結奮戰,取得了抗洪搶險斗爭的全面勝利。一九九九年我成為一名少先隊員,這一年澳門回歸,七子之歌傳遍祖國大地。小學的我還不懂黨是什么,對于我來說,黨就是胸前的紅領巾。
從小學到初中,通過學習我逐步加深對黨的了解。我們的中國擁有五千年輝煌燦爛的文化歷史,隨著清朝的衰敗,清政府的無能,這讓垂涎已久侵略者開始蠢蠢欲動,中華民族經歷了一段漫長又悲慘的歷史。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我們的黨將曾經一盤散沙的中國擰成了一股繩,終于,中國人民的堅韌無畏,在灑滿血淚的土地上,開出了勝利的鮮花。
二零零五年我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加深了對黨的認識,黨開始從書本上走進了我的心里。從嘉興南湖的起航到新中國的成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亞沉睡的雄獅再一次醒來,發出怒吼,告訴世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開始了民族復興之路。從土地改革到改革開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贏得了戰爭的勝利,營造了改革的氛圍,迎來了飛速的發展。
二零一一年是建黨九十周年,在讀大學的我,鄭重的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這時的中國,從經濟到文化,從農業到科技,從航天到奧運,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走出國門,每一次在全球舞臺的亮相都驚艷了世界。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人民的生活越過越好,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相當的自豪。我認為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情,迫不及待的想成為其中一員。二零一二年我終于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入黨宣誓時,誓詞中的每字每句都刻在了我的心里,我才深刻感受到共產黨人的使命,入黨不僅僅是因為光榮,更是為了黨的偉大事業。我下定決心要始終跟著黨的方向,做一名合格黨員。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我二十九歲。我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巨大的發展凝結著每一個中國人民的智慧與汗水,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成就,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工程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率先戰勝新冠疫情,保護了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作為新時代共產黨員,雖然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但依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斗爭精神,立足實際,立足本職工作,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機關第一黨支部 高婕)